2024-09-25 文章來源 :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政大USR深耕在地文化 推動AI成為家族史研究利器
文字設定: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訊】
「第四屆啟文堂劉氏家族史暨老家族史學術研討會」於9月7日和8日在南港中央研究院盛大展開,由本校校長李蔡彥、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鍾淑敏、啟文堂宗親會會長劉啟群共同主持開幕。本校有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民族系、歷史系、台史所等師生共襄盛舉。

李蔡彥校長作為開幕嘉賓致詞,鼓勵家族史研究與AI發展之間的連結。(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李蔡彥致詞時表示:「這個研討會已歷經四屆,本人參與了其中三屆,非常敬佩此活動能在大清早吸引許多學術先進積極參與。」本次研討會主題因應時代的潮流,討論AI的發展與家族史的聯繫,李蔡彥期望在家族史研究的過程中,能夠讓AI系統成為研究者的利器,同時也希望推動數位人文研究,讓社會人文的相關研究更加多元;他最後感謝臺史所研究員許雪姬對於家族史的卓越貢獻,其保存的重要文史資料,無論是文本資料、老照片與訪談紀錄都是非常珍貴的,對於其他研究者和臺灣家族史保留下許多瑰寶。

許雪姬研究員從老照片中的細節分析當時族人的生活習慣和社會地位。(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不同領域三位研究者,專題演講闡述對於家族史料的相關貢獻,第一場為國內家族史研究領航者、中研院臺史所兼任特聘研究員許雪姬,講述老家族與照片之間的關聯研究,從照片中的衣著擺設及人物姿態,探究出許多當時的生活習慣與社會地位的彰顯方式,讓臺下聽眾們如同身歷其境般,走進祖先們的生活,對於過去的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二位是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董事長林俊明,分享霧峰林家將人物資料,經歷編輯、登錄於程式系統,此一作法對於編寫族譜的便利性,在家族開枝散葉後,之間的系譜關係會越來越複雜,紀錄也不一定能樣樣詳實,需要親近的親屬幫忙填寫,才能將各位族人的生平詳盡記錄,因此設計出實用的科技系統,將資料保存完善與方便調取等方面提升效率,讓更多有興趣的研究人員能夠善加利用;第三位是德高望重的臺史所退休研究員黃富三,講述了清領晚期到日治初期各大家族的過渡,在動盪年代每個家族或族人有很多不同的處理方式,從中能看出當時不同立場的多元性,也點出那個年代的精彩之處。

林俊明董事長講述霧峰林家將族譜數位化的經驗,與過去曾發生許多親族關係之間的漏洞補修。(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研討會還有許多學者和先進發表對於家族史相關研究,從文史資料分系到GIS工具的運用,從漢人家族到原住民族家族,地理範圍遍布南北,內容非常精彩豐富,兩天的研討會也在學者、師長多元的分享和熱烈討論的氛圍下結束,與會人員滿載而歸。本屆研討會成果將由政大與大坪林劉家選集文章,由政大出版社出版。

黃富三研究員講述晚清時期各大家族的分布與動態,將改朝換代為背景的家族動態,展現給在場觀眾,內容豐富。(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家族史研討會源於2011年政大啟動大學城計畫,追尋創建於1885年的指南宮歷史,發現其創建者是新店大坪林的劉氏家族,本校民族學系跟劉氏宗親會從2016年開始口述歷史工作坊合作至今,另政大已跟臺北市政府、指南宮、動物園等三貓計畫合作在地文史走讀課程,新店大坪林劉家古厝因為捷運環狀線及十四張站的興建,在2020年將古厝群移到捷運旁央北重劃區十四張歷史公園內異地重組開工。重組工程在今(2024)年4月27日新店十四張歷史建築園區三棟歷史建築完工,並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宣告十四張歷史建築園區開放啟用。

第四屆啟文堂劉氏家族史暨老家族史研討會開幕。(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本校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努力推動在地連結與在地家族史議題深耕,未來將辦理跨領域的新店十四張歷史建築園區走讀活動,探討古蹟文化資產再利用的新面貌。

研討會開幕時,所有與會人員大合照。(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閉幕式後大合照,連續兩天的研討會圓滿落幕,大家滿載而歸。(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