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研究所訊】
社科院國家發展研究所與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共同主辦之「發展援助與國際發展系列演講」,於10月19日正式登場,由曾任駐科威特代表與駐諾魯大使的國合會秘書長項恬毅,以「國際社會與臺灣對外開發援助概況」為題進行首場演講。
項恬毅表示我國政府自1996年分別裁撤海外會與海合會,成立國合會之後,便持續精進調整援助策略,例如農業項目早年為教授友邦種植作物、著重生產,現在提升內涵,強調糧食安全與附加價值,培養農民韌性。
例如瓜地馬拉咖啡計畫建立品牌「三座火山」,服務對象涵蓋70多家小農組織、8000多個家戶,在極短時間內助其提升價格。公衛項目的重點從早年的義診、單一治療行為,轉為提升公衛醫療制度。例如史瓦帝尼之孕產婦及嬰兒保健功能提升計畫,第一期針對首都的成效良好,成功提升產後檢查率、降低嬰兒死亡率,但只有極少數醫院受惠,目前在史國政府強力邀請下已進入第二期,將成功經驗推廣至全國醫療院所。
項恬毅指出目前國合會遵循三大國際援助趨勢與原則,包括:結果管理、援助有效性、永續發展目標(SDGs),持續努力執行能夠嘉惠受援國民眾的各項發展援助計畫。近日也將性別平等與環境永續列入國合會2030策略規劃,意指即使許多計畫並非以上述兩者為主軸,仍將針對計畫中觸及性平或環境之面向予以橫向檢查(cross-cutting)檢核。在臺灣的特殊國際處境下,國合會亦與各國NGO合作以提升國際能見度,透過聯合國人道事務部門下的財務支出核實處資料呈現臺灣貢獻。面對COVID-19疫情影響,有些原本預計來臺受訓者無法來臺,國合會便積極成立TaiwanICDF School提供線上訓練。
演講精彩豐富,現場提問踴躍,師生交流熱絡。有同學提問國合會跟外交部在援助功能上的差異,項恬毅說明外交部的援助多為短期救急或捐贈實物,國合會的援助則遵循完整的計畫循環(將於11月2日副秘書長史立軍的講座中詳細介紹),從被援助國的需求出發,提供數年的中長期援助。
另有同學提問如何面對國內可能出現「為何不以臺灣自身弱勢族群作為協助對象?」之反面聲音,項恬毅回應各部會有不同任務,總體預算規劃下有協助國內、也有對外援助,國合會盡力做好對外援助。且聯合國建議政府的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應達援助國國民所得(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之0.7%,2019年全球平均為0.3%,而臺灣目前僅佔0.051%,仍有努力空間。
國發所所長魏玫娟表示,本所於2019年5月在校長郭明政與社科院院長江明修見證下,跟國合會簽訂合作交流協議,旨在共同培育我國國際發展與發展援助未來人才。雙方除了針對發展援助與國際開發議題共同規劃課程、舉辦系列演講之外,國合會也提供國發所學生至該會參訪及暑期實習機會,目前已有多位學生參與實習,亦有畢業生通過公開徵選與試用,正式進入國合會工作。
魏玫娟提及已配合學校鼓勵獨立所積極創造生源政策,規劃設立以大學部學生為主的發展研究學分學程,課程內容除政治、經濟、社會、永續發展,也將納入與國合會合作的「國際發展與發展援助」新課程,下學期申請時間為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能吸引對發展研究有興趣的大學部同學報名修課。
國發所辦公室表示,由該所與國合會共同主辦的系列演講將於接下來連續四週的週一上午9點開始,分別由兩位副秘書長李栢浡、史立軍及各處處長就國際援助實務工作之經驗與方法進行演講,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相關連結
原文來源:政大校園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