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文章來源 :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品蜜 品覓 透過USR探索自己的學習之路
文字設定: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訊】
113度第一學期開學迎接大學新鮮人,9月5日學務處舉辦新生焦點工作坊,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以「讓USR拓展大家的視野,度過更有趣、更有意義的學校生活」為題共同參與,向大一新生介紹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的任務與校內各USR計畫內容,希望藉此讓新生思考未來的大學生涯中,除了求知,還能廣開自主學習之窗參與社會責任實踐。

繼9月4日「政式啟航」活動以客運「政大幹線」作為主題,邀請大一新生們一同搭上公車,在沿途中探索大學新生活,在新生焦點工作坊中,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更進一步透過政大可及的公車路線或道路串聯,向大一新生介紹周邊的USR計畫場域,鼓勵新生未來大學生涯中,除了在教室聽取知識,參與不同的USR計畫,課餘也能善用這些公車路線走出校園、走入社區,自主開展學習社會責任實踐的「政大幹線」。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專案經理汪文豪以「讓USR拓展大家的視野,度過更有趣、更有意義的學校生活」為開場。(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係執行教育部推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所成立的校內單位,其功能聚焦在地連結、人才培育、國際連結等面向,關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各項議題,鼓勵發揮專業知識及創意,改善學用落差;促進在地認同與發展,進而接軌國際,並期許大學透過USR計畫扮演社會實踐的重要角色與推手。

工作坊開場先讓學生品嚐四種蜂蜜,讓學生體會不同滋味的蜂蜜採自何種蜜源植物,體驗不同的在地風土。(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USR除了重視學習專業知識,也強調走入場域實踐,尤其地方創生強調從認識風土開始,因此工作坊開場先讓學生品嚐四種蜂蜜,讓學生體會不同滋味的蜂蜜,採自何種蜜源植物,體驗不同的在地風土。有的蜂蜜甜中帶微酸,有的甜中帶微苦,有的即使只有甜味,也有清甜、厚甜之別。以品蜜開場,除打破一般人以為蜂蜜只有一種風味的刻板印象,也藉此比喻求知應擺脫只求標準答案,或人云亦云的心態,要以開放的心胸與視野,親身走入社區認識與體驗多元文化價值。

 去年參與大專生洄游農村「龜(歸)鄉永安一碇紅2.0」計畫的學長姐分享經營石碇永安場域的計畫甘苦談。(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只見分享者介紹甜中帶酸的蜂蜜採自平溪的紅淡比花,讓現場師生感到新奇。紅淡比樹(日語發音sakaki)是日本人種植在神社,或採其枝葉供奉在佛堂神棚祈福的植物,相傳是日治時期日本移民到平溪開發礦業時,引進該樹種植祈求平安,半個多世紀後意外成為平溪發展林下經濟的特產。有人品嚐紅淡比蜜覺得帶有玫瑰花香,印象深刻,打破大眾以為平溪只有天燈與鐵道的刻板印象。

社責辦副執行長兼主任王雅萍於工作坊中與同學們聚精會神聆聽簡報。(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另外嚐起來甜中帶微苦的蜂蜜,則採自政大周邊貓空與銀河洞的「鴨腳木」。鴨腳木又稱「江某」,是臺灣少數冬天開花的蜜源植物,其蜂蜜雖帶有微微苦韻,嚐起來帶有人蔘的味道,是在地人眼中的養生聖品。由於貓空與銀河洞的鴨腳木分布密度高,是當地在鐵觀音茶、綠竹筍以外,鮮為人知的特產。

本次新生焦點工作坊獲得同學們的熱烈回饋。(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蜜蜂是辨別生態環境良窳的指標生物,蜂蜜則代表地方風土的多元滋味。現場展示的四種蜂蜜:紅淡比、鴨腳木、荔枝與龍眼,有兩種就產自鄰近本校的大文山地區,其背後不僅有特殊的故事與生態意義,也是本校USR進行社會責任實踐的重要場域。透過品蜜,希望讓學生認知社會責任實踐SDGs的理念,看似深奧,其實可以從體驗生活做起,藉此引導各USR計畫助理介紹不同計畫的運作模式與內容後,學生能有興趣選修相關計畫開設的課程。尤其相較於一般循序漸進、知識累積的課程,USR合作的課程因強調與社區、社群共同解決問題,於學習上更偏向PBL(Problem/Project-based learning,問題/專題式學習),更能培養實際解決問題,甚至跨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種蜂蜜的樣貌。(照片來源: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除了介紹各USR計畫開設的課程,本校通識教育中心另有「自主學習課程」制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有興趣的社會責任實踐主題提案。提案模式分為「開課型」與「認證型」兩種,於每年3月及10月開放學生提案,向通識教育中心提出申請,提案內容若獲得審查通過,學生不僅可以修讀,完成後亦可折抵畢業所需修讀的通識學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