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深耕善盡社會責任
雜貨店 2.0 老店新開:順路經濟與社會資源整合平台計畫
計畫期程:教育部USR第三期112-113
將社區或部落當中面臨現代零售業競爭而逐漸凋零的雜貨店,復振成為在地原住民族及新住民社區資源的整合平台,成為社群鏈結、貨物運輸、社福資源、高齡照顧、資訊溝通與縮短數位落差的順路經濟的社會實踐據點。
以鄉村地區規劃落實里山經濟
計畫期程:112-113
現行的地方創生計畫多著重於產業經濟發展,卻缺乏整體空間思維,造成地方產業受限於空間結構,難以實現真正的改善。本計畫旨在將鄉村產業發展與空間規劃鏈結,引入鄉村多元經濟支柱理念,提高當地居民對整體規劃和地方產業發展的認識。同時,搭建地方、政府、學術界的溝通平台,促進多方經驗交流、資源互惠。此外,本計畫發展通識課程、結合專業課程,培養跨領域人材協助鄉村地區凝聚共識,進而發展更適切的永續發展策略。
(持續建構中)
(持續建構中)
原鄉原民的文化與產業
計畫期程:109-112
我國原住民族土地權利法制有了新的進展,但檢視現況,原住民族保留地私下交易、地權實質流失的現象,卻有日益嚴重的趨勢。這顯示了原住民族社會若僅有政治權利的保障,卻缺乏經濟上的增能,將難達成平衡的社會發展。
都市周邊的里山計畫─發展德國農村度假的東方模式
計畫期程:109- 111
近年來臺灣面臨國土利用重大變革,一方面必須擬定由全國到地方的國土計畫,以重新規範土地利用;另方面則須面對過往政策怠惰,所造成的非都市計畫地區的不當規劃。
從臺北茶路孵化社會企業
計畫期程:109-111
貓空是臺灣休閒農業的濫觴,是國內最早的觀光茶園與休閒農業區,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宗教、產業與自然生態,為茶產業升級與茶飲文化新創發展的基地。然而貓空地區的茶產業,近年面臨產區栽種環境日益劣化、茶農家老化及勞動力減少、新式手搖飲攻佔市場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