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深耕善盡社會責任

計畫說明

為善盡、強化大學教育的社會實踐意義,本校於112年度嘗試聚焦校內既有一定推動程度之USR計畫,藉由整合校內科際資源,延續且擴大深具發展基礎的社會責任計畫內涵。

 

計畫分別為雜貨店 2.0 老店新開:順路經濟與社會資源整合平台計畫以及以鄉村地區整體規劃落實里山實踐計畫,前者結合跨領域、跨文化及跨代共學,透過共學課程設計、田野調查建立在地知識、IT合作開發智慧解決方案(如無人商店、順路經濟平台);後者嘗試將鄉村產業發展與空間規劃整合,藉此發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及地方創生;盼在實務上透過帶進多元產業提升鄉村經濟活力,並落實與在地的共同討論。

 

大文山區是臺灣重要的茶產區,清朝時期隨著福建安溪移民引入,帶來「雙忠信仰」(保儀尊王、保儀大夫), 成為凝聚當地居民重要的力量,後來其他宗教陸續傳入,讓大文山地區具有豐富的人文宗教資源。 為使政大與在地社區有更深切的連結,本校除設有宗教研究所,亦有多位專研信仰與寺廟文化的教師, 透過宗教與文化服務,實踐社會責任。

計畫初期盤點文山區宗教人文資產,帶領學生訪調地方耆老,紀錄宗教活動、儀式與生活, 並製作地方傳統宗教數位地圖,而計畫的中長期目標,在整合地方宗教文化知識與資產, 發展為深度文史與地方導覽旅遊,進而連結國際,推廣在地宗教人文產業。

著眼當前AI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服務之產業趨勢,政大將與不動產產業合作,運用網路探勘與語意分析技術, 整合分析產業研究調查、官方開放資料及社群資料,優化不動產產業的品牌聲量與口碑調查; 搭配國內外經濟預測及全台不動產市場(或產品)資料,建構租屋、新房及中古屋需求模型,提供產業營運及政府政策之參考。

此外,本計畫期盼結合產業資源,舉辦校內外AI大數據競賽,鼓勵學生組成新創團隊,以上述不動產資訊為基礎, 開創研究主題、產業解決策略,或創業題材等方案。 進而,政大將引薦獲獎團隊至國際型大型企業任職或實習,以深化學校與企業的產學合作模式。

  1. 宗教與人文的在地社會連結
  2. AI之應用─不動產管理之智能提升
在地永續、學習平權
雜貨店 2.0 老店新開:順路經濟與社會資源整合平台計畫
計畫期程:教育部USR第三期112-113
將社區或部落當中面臨現代零售業競爭而逐漸凋零的雜貨店,復振成為在地原住民族及新住民社區資源的整合平台,成為社群鏈結、貨物運輸、社福資源、高齡照顧、資訊溝通與縮短數位落差的順路經濟的社會實踐據點。
以鄉村地區規劃落實里山經濟
計畫期程:112-113
現行的地方創生計畫多著重於產業經濟發展,卻缺乏整體空間思維,造成地方產業受限於空間結構,難以實現真正的改善。本計畫旨在將鄉村產業發展與空間規劃鏈結,引入鄉村多元經濟支柱理念,提高當地居民對整體規劃和地方產業發展的認識。同時,搭建地方、政府、學術界的溝通平台,促進多方經驗交流、資源互惠。此外,本計畫發展通識課程、結合專業課程,培養跨領域人材協助鄉村地區凝聚共識,進而發展更適切的永續發展策略。

(持續建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