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深耕善盡社會責任

計畫說明

為善盡、強化大學教育的社會實踐意義,本校於112年度嘗試聚焦校內既有一定推動程度之USR計畫,藉由整合校內科際資源,延續且擴大深具發展基礎的社會責任計畫內涵。

計畫分別為「在地永續‧文山共好」社區支持系統打造計畫以及偏鄉K-12人文藝術與科技素養提升計畫,前者從原先針對安康平宅區域轉而擴大為擴及文山木柵地區,藉由多元活動及措施,創造在地的社區支持系統;後者藉由跨院系的師資團隊及橫跨各面向的組織協力,從親師參與的手作課程中,提升全台學校機構的美學素養。

大文山區是臺灣重要的茶產區,清朝時期隨著福建安溪移民引入,帶來「雙忠信仰」(保儀尊王、保儀大夫), 成為凝聚當地居民重要的力量,後來其他宗教陸續傳入,讓大文山地區具有豐富的人文宗教資源。 為使政大與在地社區有更深切的連結,本校除設有宗教研究所,亦有多位專研信仰與寺廟文化的教師, 透過宗教與文化服務,實踐社會責任。

計畫初期盤點文山區宗教人文資產,帶領學生訪調地方耆老,紀錄宗教活動、儀式與生活, 並製作地方傳統宗教數位地圖,而計畫的中長期目標,在整合地方宗教文化知識與資產, 發展為深度文史與地方導覽旅遊,進而連結國際,推廣在地宗教人文產業。

著眼當前AI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服務之產業趨勢,政大將與不動產產業合作,運用網路探勘與語意分析技術, 整合分析產業研究調查、官方開放資料及社群資料,優化不動產產業的品牌聲量與口碑調查; 搭配國內外經濟預測及全台不動產市場(或產品)資料,建構租屋、新房及中古屋需求模型,提供產業營運及政府政策之參考。

此外,本計畫期盼結合產業資源,舉辦校內外AI大數據競賽,鼓勵學生組成新創團隊,以上述不動產資訊為基礎, 開創研究主題、產業解決策略,或創業題材等方案。 進而,政大將引薦獲獎團隊至國際型大型企業任職或實習,以深化學校與企業的產學合作模式。

  1. 宗教與人文的在地社會連結
  2. AI之應用─不動產管理之智能提升
宗教與人文、不動產管理
「在地永續‧文山共好」社區支持系統打造計畫
計畫期程:教育部USR第一期107-108、教育部USR第二期109-111,112-113
為培育社會實踐與創新人才,建構居民社區意識,以及鼓勵其公共參與,本計畫以「共好文山」作為基礎理念,培養學生對在地文化連結及社會服務工作的認同,增強其發掘、並以創新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此外,本計畫亦透過與臺北市文山區居民及當地團體建立關係、相互支持及協助,形塑居民的社區認同,促成其自發地參與公共事務,進而達成社區永續發展的目標。本計畫的近程目標乃以文山區「安康社區」與「興隆社宅」做為主要實踐場域,深耕社區,發掘並解決議題;中程目標則聚焦於將計畫版圖擴大至政大鄰近社區乃至於大文山地區,累積計畫聲量及影響力;長程目標則為透過倡議改良或制定貧窮相關政策,期望在翻轉階級分明與隔離文化的同時,共塑社區認同與永續發展的基礎-追求共同美好的價值。
偏鄉K-12人文藝術與科技素養提升計畫
計畫期程:教育部USR第二期109-111、112-113
108年度新課綱實施後,教育現場需要大量能夠實施多元創新課程的教學師資,尤其在偏鄉國中小及幼兒園的教學現場,如何培養具備多元教學能力的師資,將是未來三年內提升偏鄉K-12教學質量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