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之永續發展目標
2015年聯合國提出17項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並持續實踐至2030年來檢視各國執行的成效。學校教育是陶冶學子核心知識、情意與技能的階段,臺灣推動環境教育已經30年,學生對保護環境響應,從生態保育、資源回收分類到近年淨灘、減塑及節能減碳的環保行動,已進階到響應國際氣候變遷青年行動。
為了銜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十年推動的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ESD),透過學校教育加強推動永續發展教育,不僅對環境議題重視,更要讓人們能做出明智決定,實現環境的完整性、經濟的可行性及社會的公正與健全。
摘自《永續發展目標(SDGs)教育手冊-臺灣指南》






2022-04-28
最強的後盾 疫情下的安定力量
去年(110年)五月中旬,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全國警戒來到第三級,防疫措施的執行嚴重影響到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此現象對弱勢族群造成沉重的打擊,其原本就相對不穩定的收入來源,更因疫情而面臨減薪甚至丟失工作的局面。面對疫情所衍生的社會問題,許多第一線的工作者都已經動起來。長期與本校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興隆安康.共好文山」大學與社區共善計畫(以下簡稱政大USR共好文山計畫)合作的興毅基金會忠信食物銀行也將協助範圍擴大,透過多元募捐管道及政大USR共好文山計畫的媒合,提供留宿學校的經濟弱勢學生罐頭、飲用水、泡麵及乾糧等民生物資,協助學生度過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