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偏鄉-梨山農作社區的數位賦能與地方創生

106草根新視界-媒體素養在地方的教做學

大學博物館(University Museum)與社會實踐

文字設定:
計畫期程
112-113
實踐場域
相關網址
SDGs

「大學博物館(University Museum)」指涉大學所成立的博物館單位,不單有強烈的教育性質,也有深刻的大學、在地共作的意義。政大民族學博物館自民國89成立以來,藉由長期經營下所累積之多元館藏,又在近年博物館學典範轉移過程中,強化博物館事務與地方的緊密關聯,而民族學系本身便做為與社區、文化有密切關聯之學術單位,嘗試在本計畫架構下,落實以下三大面向:

  1. 「數位典藏材料處理」:著重針對廣大館藏建立相關資料庫,包含歷屆特展展品與展示內容、館內典藏、社區研究實習報告(民族誌)等物件和資料的整理、拍攝和影像處理作業。以利後續於其他載體的呈現,或是在活動上推廣運用。
  2. 「數位典藏載體設置」:為後續能在學校和社區中溝通與運用、將典藏品更廣泛傳播使用的前置作業,包含:數位博物館網站規劃、典藏欄目確立,更藉由透過「數位典藏實務工作坊」學習如何操作使用數位博物館技術。
  3. 「夥伴共學共創」則是透過大學博物館交流會與外部團隊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使本計畫目標議題能長遠發展,也透過「數位典藏實務工作坊」了解國內外館所的執行方式,提供線上策展共學共創的案例和實作方式。

藉由博物館內部人員相關策展、數位化技能的培力後,為延伸計畫本計畫對外拓展之效益,規劃四大面向:

  1. 「數位典藏材料處理及上架」:延續前期建立的資料庫,在影像和後設資料建置完成後,將其上架至數位博物館,提供全校師生、社會大眾、偏遠地區原住民族師生學習使用,發揮博物館公共特性,透過數位化的方式展現文化永續。
  2. 「與部落社區連結互動」:以本館典藏和研究能量為基礎,走出政大,進入到部落社區中執行物質文化知識體系連結、再研究與再田野。進行田野調查和研究之外,也與在地部落社區溝通,辦理講座與工作坊。擬規劃運用 112 年度本計畫所習得之線上策展技術,邀請社區部落共學共創,產生來自內部的詮釋觀點。將相關研究與共創成果以線上和實體展覽方式呈現。
  3. 「跨館連結合作」:透過博物館學分學程必修課程,與其他博物館合作。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接收到第一手的博物館第一線實務工作內容與專業知識,展現大學博物館優勢,將所學實作於教學博物館當中。
  4. 「校內教育推廣」將本計畫相關執行內容轉譯撰寫為較為親近的文字呈現,透過 USR 網站和社群平台分享,促進校內師生對於大學博物館的認知與興趣。並擬規劃與當前特展、常設展相關之互動活動或短文,進一步讓校內師生對於本館珍貴的典藏品有更深入的學習。

針對計畫目標架構,提出回應核心課題之策略:

  1. 「數位典藏材料處理及上架」:模組化相關作業流程,讓重複性高的繁瑣作業加強效率。
  2. 「與部落社區連結互動」:運用本系專業知識技能,結合 112 年本計畫所習得之線上策展技術,完成再研究再田野以及社區詮釋共創的成果。
  3. 「跨館連結合作」:以未來永續經營合作為核心目標。
  4. 「校內教育推廣」:結合學生創意,規劃相關推廣活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