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地方創生計畫多著重於產業經濟發展,卻缺乏整體空間思維,造成地方 產業受限於空間結構,難以實現真正的改善。本計畫旨在將鄉村產業發展與空 間規劃鏈結,引入鄉村多元經濟支柱理念,提高當地居民對整體規劃和地方產 業發展的認識。同時,搭建地方、政府、學術界的溝通平台,促進多方經驗交 流、資源互惠。此外,本計畫發展通識課程、結合專業課程,培養跨領域人材 協助鄉村地區凝聚共識,進而發展更適切的永續發展策略。
為促進在地民眾對於空間規劃思維、地方產業發展認識,更為形成產、官、學溝通平台,本計畫透過發展通識課程、結合專業課程,培養跨領域人材,協助鄉村地區凝聚共識,進而發展更適切的永續發展策略。本計畫執行重點如下:
- 產官學地方溝通平台:開辦通識課程、與系所專業課程合作,搭配論壇、講座與移地教學,帶領師生綜觀鄉村地區產業與空間議題交織的現況。
- 地方創生與鄉村議題人才培育:辦理工作坊陪伴社區梳理土地使用議題,認識國土計畫的劃定對於產業發展的影響層面。培養社區夥伴自主擘劃產業願景與土地利用之能力。
- 實踐鄉規與開拓地方產業多樣性:參訪各地實務經驗(如:社區林業、地方互助合作社),由議題發展對話平台。
目前本計畫已觸及之目標利害關係人,包括樣區夥伴、計畫人員、政府單位等,持續培養與樣區之長期關係,同時依計畫方針檢視各連結強弱,針對計畫目標加強連結,思考連結關係強弱不同分別能完成之事項;同時, 本計畫深化跨計畫參與,目前已與國土管理署相關計畫合作密切,未來將朝向與林業相關計畫、跨國交流相關計畫合作。此外,亦藉由課程、工作坊、田野調查、訪談、與相關組織合作,累積大量實作經驗,持續討論未來可增加之實作經驗累積方式。
- 人才培育方面,本計畫結合地政系、民族系與原住民專班專業資源,開設空間規劃相關課程,帶領課程學生實地訪查,培養掌握空間課題與地方議題能力、並練習知識轉譯,培育更加務實、具前瞻性、懷抱永續價值的地方創生人才。
- 空間整體規劃方面,本計畫致力於搭接鄉村及政府的對話橋樑,協助社區掌握議題動態與釐清資訊,使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劃設政策的推行上達成共識。
- 輔導地方永續發展方面,將共同辦理里山相關議題講座,培養在地社區的永續共榮意識。合作協力單位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跨校合作單位及非營利組織,共同規劃里山相關產業資源媒合與輔導事項,促進社區動能增長。
本計畫預期成效有:培育空間規劃及地方創生人才、協助鄉村地區對接國土計畫與鄉村規劃、陪伴鄉村地區建立轉型能量。計畫中長期目標為實質推動鄉村地區組成部落會議與產業合作社,並媒合政府資源建立鄉村聚落第二、三種 產業為目標,必要時並協助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
質化指標上,本計畫將評估計畫執行教學推廣、人才培育與地方合作事務前後之轉變,並以學習評量表、問卷等方式蒐集課程與講座回饋。另以田野筆記及學習量表記錄移地教學及田野調查之成果。
量化指標上,主要以活動辦理場次及參與人數作為評估標準。
將訪談校內師長、團隊成員、學生、在地夥伴及一般活動參與民眾。師長及團隊成員面向,將審視計畫運作事項與行政作業是否明確符合核心理念與目標;學生面向,將評估其在參與USR前後對場域的認識、觀點變化與對學生職涯發展助益;在地夥伴面向,包含合作模式、執行效益,資訊交流的雙向與順暢性、業務實行心得與在地議題的觸及等。課程與活動將透過問卷檢視學習成效、活動辦理品質與擴散性。對應各個實踐場域之議題,設定年度執行指標,評估與調整計畫執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