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50+1社會企業計畫

都市周邊的里山計畫─發展德國農村度假的東方模式

從臺北茶路孵化社會企業

文字設定:
計畫期程
109-111
實踐場域 臺北市文山區
新北市坪林區、新店區、深坑區、石碇區
相關網址 從臺北茶路孵化社會企業
SDGs

貓空是臺灣休閒農業的濫觴,是國內最早的觀光茶園與休閒農業區,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宗教、產業與自然生態,為茶產業升級與茶飲文化新創發展的基地。然而貓空地區的茶產業,近年面臨產區栽種環境日益劣化、茶農家老化及勞動力減少、新式手搖飲攻佔市場等挑戰。由此,以此地方創生—茶路計畫為出發點,調查貓空地區的茶農,從中選取數家有機耕作茶農(或協助其成為友善耕作)與之合作,倡議由50個消費者支持一個生產者的概念,建立一個社會企業模式,連結消費端與生產端,此企業模式經驗可擴及深坑、石碇等區,將可作為臺北重要茶區活化發展的指標,也是建立地方產業之典範。

本計畫擬從大文山的茶產業出發,發展跨領域、跨學科的地方紀錄模式,連結飲食無形文化資產與在地產業,透過師生和地方的共同行動,找到地方產業的新動能,進而孵化以「茶路」為題的社會企業,從產業、文化、歷史、宗教與生活等面向,推廣臺北茶路。

  1. 透過田野調查、資料蒐集,找出3-5位既有茶農,願意實踐有機耕作或是友善耕作者,協助其募集資金改善房舍與住宿空間,並建置生產端的平台,讓大眾了解其生產故事。
  2. 透過校友會、企業的聯繫,建立消費端的平台,作為地方創生辦公室的責任,提供農家良好的產品服務,建立與市場上商業企業有別的社會企業。
  3. 提供消費端有機會與農家建立個人關係,如小旅行、進而能常住(long sta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