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村地區規劃落實里山經濟

雜貨店 2.0 老店新開: 順路經濟與社會資源 整合平台計畫

文字設定:
計畫期程
112-113
實踐場域 新北市烏來區桶壁部落、德拉楠部落
桃園市復興區雪霧鬧部落
桃園龍岡清真寺周邊穆斯林社群
基隆清真寺周邊穆斯林社群
相關網址
SDGs

本計畫透過雜貨店再生策略,打造原住民族及新住民社區資源的整合平台,成為實踐社會創新與地方創生的場域,讓雜貨店轉型成為部落與社群的營運中心,解決困境,包括運輸、社福、高齡照顧、數位落差等面向,進而建構順路經濟的社會實踐模式。透過在新北市烏來區、桃園市復興區、桃園市、基隆市的四個社區裡各設置一個據點,串聯成社會資源平台,結合不同學術領域、專業背景與人脈關係,導入師生的研究與實踐能量,化簡為繁地實踐在地關懷,照顧各個社區族群的需要。

本計畫以「建構培育人才與關懷社區的網絡平台」為要旨,在計畫人員與在地居民的共作中,形成以下執行策略:

  1. 打造風巢:雜貨店 2.0 成為社區關係人進入社區的據點,以創新思維與 co-working space 功能,建構共創行動貼近社區需要。
  2. 順路經濟:透過 IT 建構網絡協助採購、取藥、取貨,或外出、看病、送件等服務,成為雙向移動機制。
  3. 整合社會資源平台:應用課程彙整與分析補助專案 SOP,提供地方創生、社會福利等政府資訊,提供諮詢服務讓社區對各補助專案都能取得充分資訊與協助。

藉由一定期間與在地夥伴,有鑑於回應社區需求的支援體系凋零,本計畫加以檢討雜貨店在社區中的社會功能,並以恢復雜貨店設置為手段,在師生參與中,重新建構符合社區需要的新雜貨店服務系統。
為形成切入社區議題之視角,透過整合師生歷年研究成果的「風巢」作為平台,將集結多年社區參與所形成之問題意識、行動成果做為研究基礎;同時,更以參訪、深度訪談加以建立學校與社區的對話,提出有利於社區發展與實踐社會責任相關推動方案。綜整以上概念,以人才培育與社區關懷為主軸,本計畫亮點為:

  1. 透過社區自主成立雜貨店,重新建構新鄰里關係。找回昔日社區關懷良好互動模式。除提供日常的服務協助外,也成為在地高齡照護、關懷據點雛型。透過雜貨店機制,發揮韌性社區自救型態架構,即時發揮救災量能,維護社區安全。
  2. 新住民社區雜貨店的設置,除可保有傳統東南亞超商型態,減緩鄉愁感。更成為社區包容互動的平台,成為協助提供社會服務的資訊站。
  3. 學生們明確清楚所學與社會連結的必要性,由社會場域中實踐的意義,提出對地方創生方案,建立扎實基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