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0

減少國家内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重要性:我們將世界上任何一部份人口排除在外,將無法實現永續發展。

摘自《永續發展目標(SDGs)教育手冊-臺灣指南》

2023-04-18
發掘大學生的創生新視野:地方創生系列課程訪談紀錄
自西元2019「地方創生」元年以來,一系列的創生活動、事務在政府、民間的共作下,至今方興未艾,促進人口均衡的發展模式散落在臺灣各個鄉鎮、社區,本校多個系所也曾推出跨足理論、實務面向的多元課程。為了鼓勵本校學生對地方創生議題有初步認識,從而建立多元專業背景下的創生視角。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也推出系列通識課程,包含「地方創生入門」、「地方創生個案分析」、「風土生活與產業」等,從不同觀點切入地方創生。
2023-03-22
【展開地方創生的N種方式】農村發展論壇紀錄-下半場
由國立政治大學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之「都市周邊的里山計畫」、「從台北茶路孵化社會企業計畫」以及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所共同舉辦之農村發展論壇「展開地方創生的N種方式」於2022年12月17日舉辦,邀請於各地從事、瞭解地方發展議題的行動者參與討論。論壇下半場以「發想、實踐與創生的N種途徑」為題,在講者的分享中,開展出創生的多彩樣貌
2023-03-22
【展開地方創生的N種方式】農村發展論壇紀錄-上半場
由國立政治大學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之「都市周邊的里山計畫」、「從台北茶路孵化社會企業計畫」以及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所共同舉辦之農村發展論壇「展開地方創生的N種方式」於2022年12月17日舉辦,邀請於各地從事、瞭解地方發展議題的行動者參與討論。論壇上半場邀請了國立台灣大學社會係陳東升教授主持以「進入地方與觀察課題的N種視角」為題,從各講者參與地方事務之經驗,提出多個案例分享
2023-02-04
【地方創生入門—空間結構與課題分析】111-1學期移地教學回顧
政治大學「都市周邊的里山計畫」與「從集體權出發的原住民族社會經濟永續發展實踐網絡」由教育部補助,為落實計畫目的,本校開設地方創生入門通識課程供各科系同學選修,並作為地方創生、空間規劃相關概念之入門。
本課程於111學年度第一學期共舉辦七場移地教學,帶領課程學生前往貢寮、坪林、尖石、石碇等樣區,在地方夥伴帶領下,透過課程、踏查、實作等方式了解當地現狀,並解析當地課題,最後進行交流與分享,使同學認知各樣區進行地方創生之真實面貌。
2023-01-16
【地方創生入門—空間結構與課題分析】111-1學期講座活動回顧
政治大學「都市周邊的里山計畫」與「從集體權出發的原住民族社會經濟永續發展實踐網絡」由教育部補助,為落實計畫目的,本校開設地方創生入門通識課程供各科系同學選修,並作為地方創生、空間規劃相關概念之入門。
本課程於111學年度第一學期共舉辦五場講座,邀請於全臺各地落實地方創生理念之地方創生工作者,及文史工作者、空間規劃領域之專業人士等多元角色進行分享,使同學對地方創生之實際層面有所認識,並得以應用空間分析工具、訪談技巧等進行地方課題分析。
2022-12-19
知識轉為社會服務動能 政大USR五年經驗回顧與展望論壇
政治大學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日前舉辦「大學社會責任五年經驗回顧與展望論壇」,校長李蔡彥致詞表示,執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必須落實以專業服務社會的精神,並兼顧學生學習需求與對地方場域的幫助。他強調人才培育與知識創新是大學的使命,人才與知識如何能為社會所用,對社區與社會發展負有責任感,是政大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目標,也是大學作為公共財存在社會的重要價值。
2022-10-12
綜觀當代中國獨立紀錄片 聞海《喊叫與耳語》映後座談
創新國際學院於9月26日舉辦導演黃文海(聞海)紀錄片《喊叫與耳語》的放映活動,作為第四屆中國紀錄片巡迴影展的首站,聞海本人也出席了本次活動的映後座談,與主持人、本院助理教授歐子綺一同與現場觀眾交流。該影展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及中正大學主辦,此次與本校「創新國際連結」USR種子培育計畫合作,延續星光電影院的精神,藉由座談來增進大眾對於人權議題的關注。
2022-04-28
最強的後盾 疫情下的安定力量
去年(110年)五月中旬,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全國警戒來到第三級,防疫措施的執行嚴重影響到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此現象對弱勢族群造成沉重的打擊,其原本就相對不穩定的收入來源,更因疫情而面臨減薪甚至丟失工作的局面。面對疫情所衍生的社會問題,許多第一線的工作者都已經動起來。長期與本校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興隆安康.共好文山」大學與社區共善計畫(以下簡稱政大USR共好文山計畫)合作的興毅基金會忠信食物銀行也將協助範圍擴大,透過多元募捐管道及政大USR共好文山計畫的媒合,提供留宿學校的經濟弱勢學生罐頭、飲用水、泡麵及乾糧等民生物資,協助學生度過難關。
2022-04-15
老人住老宅? 江穎慧談內政大數據的應用
4月份第三場由社科院舉辦跨域研究Brown Bag Talk系列講座,於14日在綜合院館南棟12樓第三會議室登場。本次邀請本校地政系江穎慧老師談「老人住老宅?內政大數據的應用」。社科院院長楊婉瑩開場時說道,在現今社會本項主題是大家十分注重的議題,這個問題不僅僅只是人口老化或房子老化的問題,反觀現代年輕人其實也未必能住到年輕的住宅,其中涉及居住的世代問題,更牽涉了房價高漲議題及房屋老舊、城鄉與都市變遷等相關問題。
2022-04-08
蕭新晟談社會問題辨識與數位工具設計
社科院舉辦跨域研究Brown Bag Talk系列講座,於4月7日邀請到國家寶藏計畫發起人蕭新晟前來分享「社會問題辨識與數位工具設計」。蕭新晟在就讀高中時隻身前往美國留學,一路讀物理讀到碩士,又參與許多新創公司團隊擔任工程師,如今返臺後的他也自行創業,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並致力於數位治理的議題及資訊開放的實踐。
2022-04-07
傳院與中嘉達勝合作 推出三年期媒體素養教育計畫
為推廣媒體素養,本校傳播學院與中嘉達勝集團合作辦理「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計畫內容包含高中微課程、暑期營隊與多元選修或自主學習指導等,盼透過產學界合作,將傳播教育向下扎根,進而培養新聞傳播人才。
2022-04-01
Brown Bag Talk講座 以網路輿情分析社會現象與公共政策審議
社科院本學期第一場的Brown Bag Talk系列講座,3月31日由公行系系主任蕭乃沂揭開序幕,發表關於「關注議題、情緒與好感度之外──整合網路輿情分析於社會現象與公共政策審議的初探」;本院院長楊婉瑩笑稱如此大的題目得看著簡報檔,才唸的出來,蕭乃沂也笑著表示,因為Brown Bag Talk是屬於較為輕鬆、以分享交流為目的的性質,才讓他敢大膽的選擇這項主題,在午餐時光與大家一起「取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