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NCCUUSR_2023年報
P. 110

整體效益評估           第 4 章     109














                 評估面向                                     人才培育



                 細項指標                           活動或成果績效                                執行計畫

                           由社責辦輔導學生組隊以石碇永安為題,參與農業部農村發展
                           與水土保持署「第 13 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並獲得銀獎及農                               學校端
                           村亮點獎、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種子獎」等。


                           於既有多門課程規劃內,加入現地參訪、雜貨店店長到課座談、
                                                                                      雜貨店 2.0
                           以雜貨店作為專題題目等場域實踐主題。

                           透過實作分析報告及移地教學,除幫助學生建立實際操作概念
                           與自主分析、訪查能力,使其更能體會鄉村地區的空間與產業,
                                                                                       里山經濟
                           並將研究能量以及資源帶入樣區。亦期待能培力地方創生及空
                           間規劃專業能力之人員。


                           透過移地教學與參訪活動將地方創生與空間議題帶入校園,觸
                           動地政系學生們自發性組織為「國土服務團」,學生們更加密
                           切的與本計畫合作,共同辦理國土營隊 2 梯次、參訪活動 3 次,                            里山經濟
                           為大學學生與在地人士對於空間規劃與產業經濟知識的培訓與
                 學生就業      培力。
                  競爭力

                           持續開設「社會實踐與社區共善」學分學程,開發多元合作課
                           程,引導學生進入場域,藉由實際參與方案的執行將學校所學                                 文山共好
                           專業知識應用於解決場域議題,培養實作能力及社會問題意識。



                           與新創社合作之自主學習通識以「設計思考」、「AI 軟體基礎
                           技能實作」以及「數位行銷」為三大核心內容,帶領學生了解
                           社群媒體行銷產製的過程,進而得以藉由媒體行銷的能力,以                                 文山共好
                           及大學新創社發現問題的精神(TIKUM OLAM,修復世界)看
                           見社會中的需要、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支持由政大同學自主發起的「知識橋」方案,協助其創造一個
                           涵蓋全台地區的公益家教團隊,為經濟弱勢 、具學習動力但缺
                                                                                       文山共好
                           乏資源的孩子提供「課業」及「升學考試」輔導的家教服務,
                           減少在學業上的挫折感,並打造一個教育平等的社會。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