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9
地方創生系列報導1:「50+1」社會企業與小米方舟合作之水蜜桃銷售經驗
文字設定:

作者:吳薇(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學生/「原鄉原民的文化與產業」計畫兼任助理)

農產品的銷售管道,一直是部落農業發展的關鍵,過往部落小農多將作物交由盤商販賣,而最終僅獲取微薄的利潤。因此,台北醫學大學的Yih-Ren Lin林益仁老師和部落的夥伴乃成立了「小米方舟」組織,希望發展不同的部落小農產銷模式。自去年八月起,政治大學的USR-Hub「原鄉原民的文化與產業」計畫,開始和「小米方舟」合作,支持培育部落業師、設立部落教室,同時也將部落工作者邀請到課堂分享實務經驗,推動部落小旅行;今年,更嘗試以「50+1」社會企業的銷售管道,將政大校友組成的消費和部落小農的生產連結起來。

每年六月七月是水蜜桃的產季,由於水蜜桃不耐碰撞且無法久存,如何快速順利的完成收穫與銷售,是每年都要面對的挑戰。今年,臺灣疫情嚴峻,又有極端氣候與蟲害的肆虐,小農更是面臨很大的考驗。隨著產季的逐漸進入尾聲,筆者也向林益仁老師請教,如何檢視這一波的銷售經驗,而林老師將其分為四個階段來做分析。

首先,是第一階段的「採收」。採收需有人力提供協助,除了人力的成本外,也包含了作物不符市場規格的「格外品」,無法賣出,必須由農民自行吸收的成本。今年年初的旱象,使得五月桃 果實偏小,果肉雖甜,但賣相就相對不佳。隨後的七月桃 ,在雨量與溫度驟升的情況下,有六成的桃子受蟲害而果皮損傷,族人只好將其淘汰作為牲畜的飼料。雖然,有廠商聽聞消息後,願意提供加工服務,將這些受損的格外桃製作成冰淇淋、啤酒等商品,重新賦予價值,但是對農民來說,採收的工作就已經往往要耗費許多力氣,實在無暇再去聯繫接洽加工事宜。在這個階段,已經可以看到隱藏的成本,以及理想和現實間的差距。

第二階段是「包裝」。包裝需要紙盒,以及包裝人力。今年由於紙類的價格上漲,包裝的成本以因此變高。包裝也是農產品品質檢查的機會,通常要經過包裝完成,才能決定水蜜桃的價格。對農民而言,當然希望產品都以較高的規格進行包裝,以較高的價格出售,但若品管不嚴、濫竽充數,則有商譽上的風險。如果是長期合作的盤商,大多已經形成規格與價格的共識,或是以壓低價格來平衡成本,但若是新的銷售平台,則是必須付出建立共識與品管的成本、承擔風險。這也是在實際投入協助銷售後才能體會到的,農民和銷售平台之間立場與考量的差異。

第三階段則是「運銷 」。台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從今年五月進入三級警戒,這段期間交通運輸的諸多限制,大大的打擊了部落小農。因為疫情促成之 宅經濟,使得黑貓宅急便運輸需求大增,因為運送量能不足而形成案件大塞車,甚至北部地區拒收低溫冷藏品。如仍要寄送,黑貓一概不負過程延誤品質受損之責。小米方舟的成員,也是政大「原鄉原民的文化與產業」計畫支持的部落業師--夏禾達利說道,雖然嘗試找尋辦法應對,例如利用「小米方舟」自身的冷藏貨車 (號稱「山貓」)協助了5戶小農之水蜜桃的運送,但運輸的量能仍無法解決全部尖石鄉有運輸需要之小農的困境。甚至有的小農,乾脆放棄採摘水蜜桃,夏禾老師對此感到嘆息。於是,夏禾老師與小米方舟及小農們一同討論,決議以成本價收購水蜜桃,並將這些水蜜桃以「小農挺醫護」的方式,運送到馬偕醫院贈送給醫護人員。不僅照顧到小農,也為辛勞防疫的醫護加油打氣。

第四階段是「販賣」。小農須了解如何接收訂單,及探查購買對象。近來消費模式的轉變,也使網路行銷更顯重要,尤以宅經濟的興起,帶給部落小農新的磨練。考驗小農是否能夠回應新的市場消費模式。在四個階段的運作模式中,尖石鄉石磊部落的小農徐勝美 先生表示,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在「運銷」的部分。雖然固定交由小米方舟的「山貓」運送,對老農而言較為方便,但規模小次數多,搬運時程長,容易使水蜜桃品質折損,影響客戶觀感。徐先生期待,未來若能統一在一個定點進行品質管理,再直送目的地,能降低產品的損失。

在消費者這一端,為促成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政治大學推動成立了「五十加一」社會企業。政大國貿系畢業的校友,蔡素芬女士,熱心的參與了「50+1」社會企業的推動。她分享了在這一波以銷售水蜜桃嘗試連結小農與消費者的過程中,消費者端的經驗。由於這次五月桃供不應求,出貨並不穩定,一般來說這是消費者所不樂見,但是政大「50+1」社會企業的消費者多能體諒小農與氣候「賭博」的艱難,因此同意以換貨方式處理。一來一往與小農互動的過程,蔡素芬女士深刻體會收穫農產之不易。農夫從種植到採收,不僅得仰賴變異多端的氣候,更須時時留意作物生長狀況。因為和小農有較多的互動,因此消費社群更能體會小農的辛苦,也更能養成珍惜食物、愛護土地、消費者和生產者互助的觀念。

整體回顧這一次的經驗,林益仁老師指出,小米方舟協助之小農共有5戶,總共運銷約789盒的水蜜桃,政大「50+1」社會企業成員購買之五月桃與七月桃則共有272盒。雖然數量上占全尖石產量中的少數,但卻是一個建立不同產銷模式的嘗試。透過實際的運作,可以看到每一個階段都有其隱藏的成本與不同利害關係的考量。從生產到運送,如何促成資源整合,降低成本且維護品管,而銷售端如何建立消費者的連結(除了強化農產本身的品質,也包含以食農教育 、文化分享來深化消費社群對小農的支持),穩定銷售通路,都是推動部落農業發展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本文圖片由林益仁老師、夏禾達利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