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文章來源 :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活動紀錄-尖石部落訪調
文字設定:

尖石鄉是位於新竹的山地原住民鄉,地理幅員廣大,鄉內有發展經驗、經濟結構各異的多個部落。在本校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偕同校內系所資源、師生,各方的參與下,延續過往經驗,透過本校民族、土地、法學專業持續參與在地產業發展事務。
隨著新竹縣地方創生計畫的提出、產業發展多元化的趨勢,鄉內各個部落對於經濟、土地相關議題擁有各異的討論及想像。在今年11月22、23日,由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副執行長戴秀雄教授帶領USR團隊(原鄉原民、都市週邊的里山、台北茶路、50+1計畫)前往尖石地區各部落,透過訪談、參觀各地方單位瞭解尖石地方發展課題。


在本次的尖石訪調行程,USR團隊一共拜訪養老、宇老、新光、鎮西堡、秀巒部落。來自養老部落的分享在地產業發展現況,他提到部落週邊景點-如登山熱點的霞喀羅古道-具有觀光產業的潛力,卻因道路建設、現存觀光設施的量能不足而無法擴大發展。另外,他更提到跨部落的產業整合可能是解決量能不足的方法之一。


宇老部落族人,同時也是本校民族學系博士的瓦旦,羅恩加目前經營有機農作餐廳-綠木頭,推廣部落有機農業多年的他,長期參與部落產業事務,他也分享從觀光產業提升部落共益的可能性。


鎮西堡族人Atung牧師以及Ataw長老是部落發展事務的長期推動者,透過農田的實地導覽,除了分享在地產業的發展脈絡,更讓團隊認識現代農業與泰雅生態知識的農耕實作。在訪調行程首日的當晚,兩位耆老更邀請USR團隊一同於部落的烤火房談天,享受靜謐的夜晚。


行程第二天,USR團隊拜訪新光部落的Losing,林新民長老。農業運銷、集貨問題一直是尖石地區經濟發展上的課題,長老提到發展農產運銷平台、整合農作共同販售的必要,在實務上,除了倉儲集貨設施,更必須重視道路的整修以及舖設;另外,鑑於觀光業是部落發展的一大產業,長老也強調社區環境整理、線路地下化的必要。


位於秀巒部落的不怕商店由族人Bupa經營,生命經驗豐富的Bupa從部落產業經營者的立場點出發展產業之餘,對於部落中的「人」的重視,各個部落在不同的歷史脈絡下,都有相異的產業結構、社會網絡,這都是面對部落經濟發展上,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本次參訪的各個在經濟發展上,皆以產業作為主要項目,即便看似皆為「農業+觀光」的產業結構,實際上的發展脈絡卻與當地的社會關係、自然條件、公共建設、文化規範高度相關,無法一概而論。本校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透過學術專業推廣USR議題,與校內各單位攜手促進社會責任,面對地方發展議題的異質性,唯有長期的參與、討論,才能更大程度反映在地現況,創造地方共益。


(感謝洪俊傑、張容瑜提供攝影紀錄)